国际核不扩散体系迎来关键转折:伊朗悄然联合中俄及欧洲三国启动核问题闭门磋商,而曾被视作“不可或缺”的美国却沦为局外人。 这场“没有美国参与的谈判”不仅颠覆传统外交逻辑,更可能重塑中东战略平衡。
伊朗外长近日证实,德黑兰正与中俄及英法德三国展开密集磋商,核心议题直指解除制裁与建立核信任措施的双向妥协。 值得关注的是,这场被外界视为“缩小版伊核谈判”的对话,刻意将最大压力来源美国排除在外。 分析人士指出,此举既是对特朗普政府单边施压政策的直接回应,也凸显国际社会对美式霸权的集体厌倦。
当前美伊对峙已陷入死循环:美方要求伊朗全面弃核却拒撤制裁,德黑兰则因历史教训坚拒单方面退让。 在此背景下,中俄欧伊五方另起炉灶的磋商机制展现出务实智慧——通过分步互信建设打破僵局。 据悉谈判重点在于设计“行动对行动”路线图:伊朗可能接受更严格的核活动透明度,换取欧洲逐步解除部分经济封锁。 这种“切割疗法”既避免触及美国红线,又为后续突破保留空间。
地缘政治学者注意到三个关键信号:其一,欧洲在美伊间显现战略自主倾向,法德英三国不顾美国反对推进独立外交; 其二,中俄首次在伊核问题上形成“双担保”角色,为协议稳定性注入强心剂; 其三,伊朗主动将核计划与地区安全议题脱钩,集中力量破解经济困局。 这些转变正在动摇美国在中东的传统主导地位。
尽管特朗普政府宣称“不承认任何排除美国的协议”,但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显示,伊朗高丰度浓缩铀存量已达武器级门槛的90%。 时间压力下,这场“去美国化”谈判或许将成为阻止核扩散的最后机会窗口。 当五国代表在维也纳或日内瓦的谈判厅内交换文件时,被挡在门外的华盛顿决策者们或该反思:单边主义终将反噬自身话语权。